2.实行项目建设投资补助。
在印度,这种富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水果通常能够在街边的小摊以很低的价格买到。Jamun树能够长30米高,有着超过百年的寿命。
但目前Satapathi的研究项目依然需要更大的突破,他开发出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仅仅只有0.5%,而传统商业太阳能电池却有超过15%的效率。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Satapathi则在用Jamun的色素制造另一种太阳能板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dye-sensitisedsolar)。研究人员对这种称作为花色素苷的天然可食用色素进行了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大规模生产这类色素可以降低太阳能板的成本。我们当时研究着为什么Jamun是黑色的,印度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SoumitraSatapathi说道,我们用乙醇将色素提取了出来,发现花色素苷能够吸取大量的阳光。
太阳能电池含有富有电子的硅或者染料,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设备时,光子会被吸收,电子获得了光子后产生电,因此,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量,取决于它吸收光子的能力当然,从上述两国进口光热电力将需要建设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这也是远距离运输大额电力最经济的选择。新能源产业发展缓慢。
重点开发伊舒断陷盆地、东南部区和松辽盆地等三个重点区域。加快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三去一降一补和稳增长政策措施,精准实施工业用电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拉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电力装机容量3648.8万千瓦。
着力推动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燃料生产和利用。且我省地处高纬度地区,供热期长达半年,冬季供热的刚性需求导致热电联产机组比重过大,占火电装机73.7%,电网调峰困难。
新增装机容量268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40万千瓦,常规水电128万千瓦。重点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工程、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工程、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边境村电网改造工程、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工程、小康电示范县等六大工程。立足省内资源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加强能源资源勘探,完善能源替代和应急储备体系。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学校、公共建筑、小锅炉替代等方面采用电能清洁供暖,在风电富余地区合理推广采用蓄热式电锅炉的电采暖方式,提高对弃风电力的消纳能力;通过对电热膜、地源热泵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电采暖在全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
新增10千伏变电容量295.6万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15005.8公里;新建0.4千伏线路634.9公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气化吉林全面实施,沈阳长春天然气管道已通气运行,四平白山天然气管道及长春高压外环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长春市2个5000立方米储气库投入运行,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4710公里。密切跟踪天然气供需形势,强化调度协调,努力协调争取气源指标,推进各级主体责任的落实,保障了居民生活、重点企业的用气需求。新建500千伏变电站6座,扩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965万千伏安,新增500千伏线路2201公里。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480万吨标煤,年均增长3.4%。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组织开展油气管道隐患排查和管道占压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输油气管道保护长效机制,保证了全省输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一)基本现状1.资源状况我省能源资源种类较为齐全,传统化石能源储量不足,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较大。
(二)拓宽能源领域融资渠道完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能源领域,推进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创造良好的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用电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加快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关键技术、高效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双向互动智能计量技术应用,到2020年,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布局,积极推广应用电动汽车,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6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47.8%;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1.4吨/万元,比2010年下降23.15%;燃煤火电平均供电煤耗304.18克/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了30.44克/千瓦时;综合线路损耗率降到5.13%,比2010年下降了1.29个百分点。
以吉林明阳、华锐风电、三一电气等风电整机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有力措施,增强风电设备主机和关键配套件的创新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1.5-3兆瓦主机产量。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电网。
我省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始终在70%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在东南部区开展长白山地热温泉等以旅游及建筑供暖为主的3个重点项目。
积极推进灵活性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和纯凝机组。支持中材科技、大安晨飞、国电吉林通力等风机叶片、零部件制造企业力争稳产上产。
提高石油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控制高碳能源消费。十三五期间,严格控制大型煤电电源项目,新增长春东南热电厂续建70万千瓦项目;根据供热需求,在长春、吉林、松原、延边、辽源等地区规划一批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重点增强风电设备主机和关键配套件的创新研发能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方式,提高晶硅材料生产技术水平。能源利用效率。
(四)提高能源科技水平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大趋势,以发展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开展重大能源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能源装备制造水平,培养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新引擎。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鼓励采用风光储、光伏农牧业等开发方式,建设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二)推进智慧能源项目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项目。加快清洁能源供应,优化煤电发展,控制重点地区、领域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压减煤炭消费。
建立电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落实发电、供电和用户的安全责任,促进厂网协调,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电网安全稳定。从国际形势看,能源结构低碳化、生产利用智能化、供需格局多极化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主题。
发挥龙头企业优势,逐步形成特色突出的能源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聚区。加强能源价格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管,加强能源安全生产监管,严格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管,降低重大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损害事故风险。完善市域骨干网架工程。按照优化中东部、打造西部原则实施差别化开发,优化全省能源建设布局,突出重点,形成东中西部区域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能源供应格局,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四、重点项目开发与建设(一)推进电源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按集中与分散并举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煤电结构。积极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新业态,运用能源互联网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连接起来,对能源互联网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态调整吉林能源供需关系,提高能源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预警能力。
三是加快东北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开工建设。围绕千万吨炼油能力,进一步推进炼油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实现油品清洁生产,汽柴油达到国V标准,保障市场供应。
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能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为一体的产学研联盟,在热电联产、燃料电池、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方面开展深入的技术研究,打造吉林能源科技创新品牌。传统能源产能过剩,能源系统整体效率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